沒過“能約新現實主義”觸動了誰的神經?
今年的劍橋能源周尤為引人注目。無論是大會主題,還是美國的“能源新現實主義”,都引發(fā)了各方熱議。“臨界點,未來全新的能源戰(zhàn)略”是2018年劍橋能源周的主題。對于如何理解“臨界點”,參會者表示,主辦方包括大會核心主持丹尼爾·耶金,都未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中國石油國際集團公司陸如泉根據會議演講內容,總結了五個“臨界點”:供需關系與油價的“臨界點”、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的“臨界點”、油氣投資的“臨界點”、傳統化石能源發(fā)展進入“臨界點”、頁巖氣革命驅動美國能源體系和結構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已達“臨界點”。其中提到的最后一個“臨界點”,或許可以理解為,全球能源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因美國能源體系發(fā)生的根本性變革,即將產生新的變化。與之相呼應的,正是月7日美國能源部長 Rick Perry在本次劍橋能源周上,首次提出的“能源新現實主義”。該理念一經推出,即觸動了許多敏感的神經。尤其在國內煤炭清潔利用推進艱難、天然氣降成本不易、可再生能源推進配套成本過高的處境之下。
Rick Perry對于“能源新現實主義”的闡述是:美國今后的能源政策將回歸到“現實主義”的政策上來,更多地依靠國內能源,更多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例如頁巖油氣的開發(fā))來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同時,不是要去除化石能源,而是要清潔、高效地利用化石能源,要讓能源產業(yè)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解決更多就業(yè)問題。在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大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再電氣化”戰(zhàn)略時,美國推岀的“能源新現實主義”—力導于化石能源出口與創(chuàng)新技術輸出,恰顯針鋒相對。尤其在中美貿易戰(zhàn)前后,這也促發(fā)了諸多業(yè)內人士對能源安全戰(zhàn)略的重新審視。當然,美國完全有能力有底氣以“能源獨立者”的身份,向全世界宣揚“能源新現實主義”的理念,并且指著賴以自豪的頁巖技術告訴后來者缺的不是資源,而是創(chuàng)新技術”。
Rick Perry在本次演講時表示,能源新現實主義的核心要義,是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使發(fā)展經濟與環(huán)境保護兼得。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不僅可以生產出更多的化石能源,還可以提高它們的清潔化利用程度。去年美國已經成為天然氣的凈出口國,LNG已經出口到五大洲27個國家。美國內政部長Ryan Zinke表示,將實質性改善油氣基礎設施的審批速度。與此同時, Rick Perry還強調,美國會盡力幫助有志于此的國家,輸出我們的技術與經驗,能夠幫助拉美、非洲、亞洲實現他們自己的能源復興。”這依舊是對產能輸出消費市場與貿易話語權的爭奪。實際上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特朗普政府要廢除前任奧巴馬時期的“清潔電力計劃”,并宣布退出巴黎協議。這隱含的正是一場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yè)鏈之間,貿易輸出的較量。
中石油規(guī)劃總院工程經濟研究所所長徐東撰文認為這屆美國政府一年前提出的能源新政既不是嘩眾取寵的競選政策,也不是特朗普作為商人的一種純實用主義。相反,目前看,這應該是特朗普及其幕僚針對其國內外環(huán)境形勢和美國具體國情,做出的一個理智而現實的選擇。”面是美國正憑借著化石能源的崛起,走在實現“能源獨立的路上;另一面則是老牌油氣產地中東,通過發(fā)展新能源、核電來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目的同樣指向能源安全的保障需求。事實上,美國的化石能源出口,正在挑戰(zhàn)中東的地位。歐佩克的減產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國產量的增加而有所對沖。而中國與中東之間,正好存在能源多元化戰(zhàn)略的“互補”關系。中國最主要的石油進口產地來自中東,在3月26日推出的原油期貨的六大可交割原油品種中,有五個品種來自中東國家,另一個為中石化的勝利油田。在非化石能源領域,中國則有意向中東輸出了自己的核電技術、光伏電站與風力電站。
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東之行的一大收獲,就是與沙特簽訂了核電合作協議(《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公開報道,中東國家有望將其核電產能從2018年的36吉瓦,在十年后提高到14.1吉瓦,增長近三倍。新能源同樣是中東發(fā)力非化石能源的重點。3月28日,沙特和軟銀集團在紐約舉行的發(fā)布會上,公開表示將聯手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fā)電項目。去年9月,上海電氣也與沙特ACWA電力集團以聯合體的形式,承建了位于迪拜的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站。
看上去,中國與中東之間在能源領域有著更多的合作契合點。美國化石能源的崛起將如何沖擊現有格局,對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戰(zhàn)略又會有何沖擊,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